四大名著几乎无人不知,但读完原著的人似乎并没有那么多。如果只看过电视剧并没看过书籍,那真的算不得了解,毕竟拍成电视剧的也只是部分章节内容而已。
《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虚构,但却能看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身影。
经典就是经典,虽然是讲故事,却可以在故事中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有的人求而不得,有的人随波逐流;
有的人任劳任怨,有的人拈轻怕重;
有的人刚正不阿,有的人满口道德;
还是来品一品《敢问路在何方》的歌词吧
作词 : 阎肃 作曲 : 许镜清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 , 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 成大道 , 斗罢艰险 又出发 又出发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 路在脚下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 路在脚下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 , 翻山涉水 两肩霜花
风云雷电 任叱咤 , 一路豪歌 向天涯 向天涯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 路在脚下
网友评论唐僧路过女儿国:
悠悠不尽长江水,缠绵难断儿女情。
纵马决然三藏走,回眸温柔真情留。
风郁日忧杨柳依,女儿登楼独望西。
试问御弟何时去,纵马离城已万里。
不怨今生身未许,甘信来世缘能续。
闻一声御弟,我知,芳心已许;
叹一声空门,你知,此生难续;
望一眼回眸,可知,誓言不虚?
一些来自网友评价,非常适合带着背景音乐:
- 去掉你的棱角,把你变成佛,杯具故事啊!
- 自由自在多好,最后成了佛,每天只能泯然众仙,吃不得,乐不得。
-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 扯淡阿…趁年轻到来之前没读过才是悲哀的呢。经典永远值得回味。
- 可与《红楼梦》并肩的文学大成之作。解读不知道多到哪里去了,作者是吴承恩还是丘处机还是其他人到现在也没到底搞清楚,但是实实在在的文字,让人忍不住喜欢,越读越会发现很多文学文字的乏力。
- “你紧闭双眼,还说什么四大皆空?你若真的四大皆空,为什么不敢睁眼看我?你若真的睁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会两眼空空。”
- 猿猴道体假人心, 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 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 紧缚牢拴莫外寻。 万相归真从一理, 如来同契住双林。
- 意境深远,旷世之作,静下心来听,仿佛看见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人生成败、荣辱兴衰…………
资源链接
- 公众号: 根号二书屋
- 关键词: 四大名著
作者之争
《西游记》活字印本,中文,16世纪。
现在出版的各本《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唯有明代万历二十年刊刻的世德堂本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
“丘处机”说
《西游记》用了很多炼丹的术语,有些段落参考自全真教经典,作者娴熟全真教祖师王重阳、第二代掌教马丹阳及其再传弟子的思想,故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清朝全真教徒,以及汪象旭在所撰的《西游证道书》中都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丘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齐天大圣一篇写道“孙悟空乃丘翁之寓言”。
清朝纪昀始疑此说,他查出小说的官制皆明制,写作时代必为明代,不可能是元人丘处机,钱大昕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丘处机是南宋末人(是元明朝代以前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淮官话尤其淮安话,而丘处机一生在华北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
丘处机另有《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中国道教全真派道士李志常撰写的一本游记,主要记述了其师丘处机和弟子应成吉思汗之邀远赴中亚途中的见闻。书名与《西游记》类似,但是内容是不相同的,可能是因此产生误解。
“吴承恩”说
吴承恩(1506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或射阳居士,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东,明代文学家。 吴承恩父亲吴国迁由安庆府桐城县高甸至淮安府山阳县。一般认为是《西游记》最后定稿作者。
胡适与鲁迅根据清代吴玉搢的《山阳志遗》、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和丁晏的《石亭记事续篇》等书的考证,得出了《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的结论。认定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作者的主要依据有三,一是天启《淮安府志》“淮贤文目”在吴承恩名下记有《西游记》;二是吴承恩的《禹鼎志》、《二郎搜山图歌》的创作可以看出吴承恩有创作《西游记》的可能;三是《西游记》所用方言为吴承恩家乡淮安的方言。
最早对吴承恩为小说《西游记》作者提出怀疑的是俞平伯。1933年,俞平伯在《驳〈跋销释真空宝卷〉》中明确提出:“吴氏作《西游记》,根据《淮安府志》,志书上所谓《西游记》是不是这个《西游记》呢?也难定。”1983年,章培恒在《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上发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作》一文详细地论证了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非吴承恩作。
1407年定稿的《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有“梦斩泾河龙”一段。而吴承恩是1506年出生的。
1980年以后,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或同时代之文人如李维桢、吴国荣、陈文烛、丘度等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栾贵明等据《永乐大典》第13139卷有佚文“魏征梦斩泾河龙”,所引书籍题为“西游记”,提出《西游记》不可能为《永乐大典》成书一百年后的吴承恩所作的看法。且《西游记》一书中的诗词与吴承恩存世的作品对比起来,风格差异很大。
“华阳洞天主人校”
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丘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最后,亦有学者将《西游记》作者推断为李春芳或是陈元之。
故事来源
现在通行的《西游记》是根据宋、元以来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杨景贤杂剧《西游记》等,加以扩充、组织和再创作而写成。
玄奘
629年,唐朝僧人玄奘违反朝廷当时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规定,从凉州偷渡出关,只身赴印度学习佛教教义。经过16年,在644年回国,并向唐太宗写信报告了情况。唐太宗下诏让他口述西行见闻,玄奘本人口述,由他的弟子辩机执笔写出《大唐西域记》。在玄奘逝世后,他的另外两名弟子慧立、彦悰将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经历又编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弘扬师父的业绩,在书中进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写,这被认为是《西游记》神话故事的开端。此后取经故事在社会流传,神异的色彩越来越浓厚。
佛经故事
某些人认为《西游记》有参考印度神话成分。陈寅恪指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贤愚经》卷一三《顶生于像品》。猪八戒的故事出自佛家经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说得是牛卧比丘惊犯宫女的故事。《西游记》有孙悟空入妖魔腹中,并威胁要吃掉对方的内脏的故事,在《中阿含经》亦有类似记载:“彼时魔王化作细形入尊者大目犍连腹中。大目犍连知魔王在其腹中,即从定寤,语魔王曰: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触娆如来,亦莫触娆如来弟子。莫于长夜无义无饶益,必生恶处受无量苦!于是魔波旬化作细形,从口中出,在尊者大目犍连前立。”。但是,此说无法提供证据表明《西游记》作者知道这些印度故事,当时,这些印度故事在中国流传不广,这些佛经也并不广为人知,各种妖魔鬼怪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先例(例如《搜神记》),这些故事也仅仅是个别地方与《西游记》有点类似而已,并不能确证它们一定起源于印度,很可能只是巧合。
话本、戏曲
在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的许多记载中已经出现了西行取经的故事。现存敦煌石窟的玄奘取经壁画,大约作于西夏初年,已经出现持棒猴行者形象;南宋刊印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经有猴行者化作白衣秀士,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和“深沙神”。
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吴昌龄作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已经有师徒四众,元朝杨景贤作杂剧《西游记》;元末明初的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和《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的来历;明初朝鲜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提到有《西游记平话》,其中概括复述“车迟国斗法”一段,和《西游记》第46回十分相似;明代《永乐大典》第13139卷有“梦斩泾河龙”,和《西游记》第10回基本相同。
后续发展
《西游记》中的许多形象,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西游记》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系,将道教的天上、地狱和海洋的神仙体系与佛教的西天揉合到一起,并在同时执行“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西游记》提出“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胆言论。同时这本书中神仙体系的描绘正是作者当时生活的明朝政治社会的缩影。西游记被认为是隐喻很深的杂合道、佛的书籍。
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红楼梦》出现后取代《金瓶梅》,《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成为今日通行观点。法国当代文学权威艾登堡称:“没读过《西游记》正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台大政治系1950年代萨孟武教授与主任,着西游记看政治一部,萨认为西是一影射嘲讽小说,三个徒弟即三毒贪嗔痴,贪即沙僧寻宝,嗔即孙易怒坏脾气,痴即猪好色,后又加慢疑,即龙马慢,唐僧易生疑,但透过西行让五者互相磨合修行,通过八十一道魔考,最后取经成功,1553年英国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诞生,西游记发表于1560年代中,即明神宗初年,作品成功,鼓励扬州陆西星道长于1560年代尾发表《封神榜》。
最后
关于四大名著的作者到底是谁,一直都没有定论,至于为什么很难说。
《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并非一人之作,可能是经过很多人反复雕琢修饰的结晶,最后被整理成书
最后,无论作者到底何人,都难掩《西游记》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END~